本书以物流为主线,在总体介绍物流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设施规划与设计、以单元载荷集装为特点的现代物料搬运技术和物料搬运系统设计、库存与仓储管理、物料运输管理、物流管理与控制等内容。同时,本书还对物流信息系统和现代物流管理的新发展作了典型介绍。 本书吸收了物流工程领域近来的新成果,强调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能力的培养。第十章的“配送中心设计”可以看作是本书介绍的物流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综合练习。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各专业(工业工程专业、物流工程专业、项目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等)和物流管理专业的通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教材,也适合于从事相关研究的教师、研究生和企业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作为参考书。
本书以物流为主线,在总体介绍物流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设施规划与设计、以单元载荷集装为特点的现代物料搬运技术和物料搬运系统设计、库存与仓储管理、物料运输管理、物流管理与控制等内容。同时,本书还对物流信息系统和现代物流管理的新发展作了典型介绍。 本书吸收了物流工程领域近来的新成果,强调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能力的培养。第十章的“配送中心设计”可以看作是本书介绍的物流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综合练习。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各专业(工业工程专业、物流工程专业、项目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等)和物流管理专业的通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教材,也适合于从事相关研究的教师、研究生和企业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作为参考书。
物流工程是工业工程领域中相当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我国高等院校工业工程学科的主要专业课之一。物流工程对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它能使企业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和竞争力,工业发达国家称之为企业获取利润的第三源泉。物流工程不仅可以用来解决生产制造业中企业的物流系统规划、设计、库存与仓储管理,也可用于社会物资调配、建设项目选址、商贸系统规划与管理,乃至经济区域发展的规划、设计、管理等,其理论与技术应用范围相当广泛。例如,20世纪70~80年代发达国家的制造企业物流系统设计与管理,90年代美国的医疗保健系统设计,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交通规划,流通领域管理等。德国曾采用政府补贴该类项目的办法,大力推行物流技术。工业发达国家在物流系统设计、规划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而日本、韩国等国家则在物流管理、改善、控制、降低库存方面表现出独到才能。众所周知的丰田生产方式,即为一个物流系统改善和管理的典范。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才接触“物流(Logistics)”的概念,并开始物流系统研究,那时主要应用于工厂设计的总图布置及运输服务业中。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物流系统研究在经济系统中的作用将日益增强,今天我们如果不学会妥善解决“物流”问题,经济建设必然会付出高昂代价。 迈向21世纪的物流工程,不仅研究制造企业中的“物流”,而且还要研究所涉及整个社会实现物资供给的“社会物流”,更关注在全球化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形成的多元化“全球物流”。可以预见,在物流工程大为发展的今天,物流系统将呈现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标准化和社会化的特征。 和其他新兴学科一样,促进物流工程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生产力的发展。机电一体化、自动化、计算机和信息化等工程科学的成就使物流工程的发展如虎添翼;生产制度、经济体系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又使物流工程推陈出新。可以说物流工程融现代工程科学及管理科学的进步于一身,迅速地实现着从经典物流到现代物流的转变。 教材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反映本学科的新发展。采用机电一体化、自动化和计算机技术的现代物流,我们在本系列规划教材的《现代物流设施与规划》一书中已作了介绍。本书则从信息化和管理科学的进步方面来介绍物流工程的现代化。本书编写的指导思想是立足现代物流发展的最新理论与实践成果,分析研究物流工程的理论、思想、方法和技术,通过及时追踪国际、国内物流管理的发展动向,揭示当代物流管理的发展规律、特点和管理模式。反映物流工程的新发展是本教材的最大特点。本教材的另一特点是立足于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教育,着眼于运用,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程科学知识及管理科学知识相结合。本教材各章均有例题或案例,同时还附有供学生使用的复习思考题。 本教材编写的依据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04年上海会议制定的“‘物流工程’课教学基本要求。” 本教材由天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齐二石教授和安徽工业大学工业工程系主任方庆教授担任主编,由安徽工业大学物流工程系陈荣和天津大学工业工程系周刚老师担任副主编。参加本教材编写的还有东北农业大学工业工程系主任陈立以及安徽工业大学工业工程系李兵、余治国和王付雨老师。本教材由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汪应洛担任主审。具体分工如下:齐二石教授制定了本教材的编写大纲并编写了第一章,第二章由周刚、李兵编写,第三、四、十章由方庆编写,第五、六章由陈荣编写,第七章由方庆、陈立编写,第八章由陈立、余治国和陈荣编写,第九章由方庆、周刚、陈荣、李兵编写,各章的复习题由王付雨编写。全书由方庆教授统稿。机械工业出版社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在此对所引用的文献资料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虽然编者对本书反复修改完善,仍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随手扫一扫~了解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