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职业教育“做中学”课程改革成果教材。本书基于中职学生群体特征,在教材设计上,提出“教典型、常用的专业技能、用直观、原始的方式呈现”等先进理念,在教材编写上,坚持“用‘图片’说话、用‘维修手册’衡量、紧贴‘企业实践’、培养‘7S管理与服从’意识”等创新方式。本数书共设7个汽车发动机检修典型项目,内容包括曲轴检修、机油泵检修、正时带检修、活塞连杆组检修、气缸盖检修、气门组检修和附件检修。
本书是职业教育“做中学”课程改革成果教材。本书基于中职学生群体特征,在教材设计上,提出“教典型、常用的专业技能、用直观、原始的方式呈现”等先进理念,在教材编写上,坚持“用‘图片’说话、用‘维修手册’衡量、紧贴‘企业实践’、培养‘7S管理与服从’意识”等创新方式。本数书共设7个汽车发动机检修典型项目,内容包括曲轴检修、机油泵检修、正时带检修、活塞连杆组检修、气缸盖检修、气门组检修和附件检修。
前 言长期以来,作为中等职业院校教师,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困惑:面对中职学生,我们应该教什么?换言之,如何去改善中职学生课堂“睡觉、厌学、不想学”的局面?经过多方研究发现: 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教学生喜欢的内容,教企业所需的知识,再整合所教的专业知识,简化理论要点,强化技能操作。所以,在本书编写中,我们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什么?——教授最典型、最常用的技能项目在日常专业教学过程中,各类中等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往往要具备两个能力,即教学能力与专业能力,要求教师“既会教、又会干”。结合实际,教师的教学能力往往要比专业能力重要得多。 所谓“会教”,就是要求教师用最平实的教学语言,结合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最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从行业角度来讲,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涉及的专业技能点往往不是“最难的”,而是“最典型、最常用”的专业操作技能点,所谓“最典型技能项目”就是指学生学习这些技能项目以后,到一般汽修店或 4S 店工作或实习时,都能“用得上”,而这往往也是企业老板或资深师傅要求学生所应具备的工作能力(专业能力),对于那些一来就能“顶岗上任”的学生,各企业老板会“大加赞许”。而所谓“会干”指的是教师的专业动手操作能力,并不是要求教师“全能”,不用样样都会,只要求教师掌握最典型、最常用的专业技能点即可。本书正是基于这一思路,项目理论内容力求简单化,实践内容力求可操作性强。 二、如何教?——用最直观、最原始的方式传授本书共有 7 个项目,主要涵盖汽车发动机实训模块,在本书编写上,我们自始至终坚持以下四点:①用“图片”说话,去除过多的理论知识讲解,每个检修项目标准化操作流程均以“高清、高质量、高像素的实物图片”直观展示。②用“维修手册”衡量,对于操作结果是否达标、操作过程是否规范等方面均通过汽车厂家标准维修手册中的操作要点来评定,推出“项目实训工单”,让学生“边操作、边记录、边评价”,以此达到“做中学”效果。③紧贴“维修实践”。我们与浙江赛格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深层次合作,共同拍摄汽车发动机检修标准化操作流程的视频与图片,紧密联系汽车维修企业工作流程,相对应地设计七个教学环节(问题情境、任务准备、任务引入、遇到困惑、任务深入、任务突出、任务评价等),秉承“教最典型的、最常用的专业技能,用最直观、最原始的方式呈现”等职教理念,实现校企“零对接”。④对接“技能竞赛”。教材中部分实训项目以汽车基本技能(个人机修)竞赛项目为蓝本,全面引入技能竞赛测评体系、标准化操作要求等内容,全方位地充实各个实训项目的操作要点,有利于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⑤培养“7S 管理与服从”意识,在实际走访中,我们发现企业比较看重学生的“7S 管理与服从”意识,即要考察学生的大局观,看学生进入企业后,能否放低自身的姿态或试着改变自身个性融入企业新环境中,用自身的技能服务于社会,促成分工协作、团结互助的工作作风。 三、如何学?——适合学生“做中学” 本书主要试用于中职学校汽车相关专业课程。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分为两组,一组学生可以对照教材中的操作步骤先示范操作,另一组学生现场观摩,每完成一个实训项目,两个组交换一次,保证每组学生至少能够看一遍,再干一遍,便于学生在观摩中相互讨论,在操作中相互交流。此外,学生实习的场地面积一般要求在 15 ~ 20m2,能容纳 10 ~ 13 名学生,配备 4 ~ 6台发动机台架与相关拆装工具。 本书由陈超杰、周豪波、蒋勇庆担任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廖进平、张东、程汪波、王利。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求不断改进和完善。 编 者
随手扫一扫~了解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