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上篇为基础、下篇为应用。在介绍各种传感器技术时,力争在各部分增加一小节专门介绍其应用。
★本书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系统设计的角度入手,强化了测试系统设计思想及典型测试系统实例,有助于学生对测试技术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测试系统设计方法的掌握。
本书为“十三五” 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现代机械工程系列精品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规划教材。
全书共十章。首先介绍机械测试信号分析和测量系统的基本特性等测试技术基础知识; 接着介绍机械工程中常见的参数式传感器及其应用和发电式传感器及其应用; 然后对近年来在机械工程测试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光电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计算机测试技术进行专门介绍; 后, 从系统角度介绍了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法, 并介绍了机械工程中一些典型测试系统的设计实例。
本书可作为机械工程学科各专业本科生的教材, 也可供相应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上篇为基础、下篇为应用。在介绍各种传感器技术时,力争在各部分增加一小节专门介绍其应用。
★本书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系统设计的角度入手,强化了测试系统设计思想及典型测试系统实例,有助于学生对测试技术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测试系统设计方法的掌握。
本书为“十三五” 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现代机械工程系列精品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规划教材。
全书共十章。首先介绍机械测试信号分析和测量系统的基本特性等测试技术基础知识; 接着介绍机械工程中常见的参数式传感器及其应用和发电式传感器及其应用; 然后对近年来在机械工程测试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光电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计算机测试技术进行专门介绍; 后, 从系统角度介绍了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法, 并介绍了机械工程中一些典型测试系统的设计实例。
本书可作为机械工程学科各专业本科生的教材, 也可供相应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工业4. 0 的崛起, 促成了中国制造2025 发展规划的实施。一些代表工业4. 0 的核心关键技术, 如3D 打印、机器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都得到迅猛发展。而支撑这些关键技术发展的最基本、最活跃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都离不开测试技术, 这不但表现在测试技术本身的各个组成要素———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信号处理以及显示与记录设备等都不断地得到技术革新或更新换代, 朝着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和高度集成化方向发展, 而且表现在它与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一起广泛地应用到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医疗卫生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 促进了这些领域的变革与发展。 随着测试技术近年来的快速发展, 作为该行业的高等教育工作者, 我们有责任为机械工程领域的本科生传授机械工程领域中测试技术的最新发展。 为此, 我们对原来编写的《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材进行再次修订。 在本次修订中, 编者吸取了第2 版和第1 版教材的成功经验和不足教训,继续强化了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尤其从系统设计的角度入手, 进一步强化了测试系统设计思想及典型测试系统设计实例, 其目的是强化学生对测试技术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测试系统设计方法的掌握; 此外, 进一步增强了以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和无损检测等为基础的现代测试技术的介绍, 力求增新弃旧、优化组合, 使本书成为一本紧跟时代发展的新教材。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1) 既强化了测试技术基础知识的讲解, 又加重了测试系统的设计及实用测试技术的介绍。全书共十章, 前五章属于测试技术基础知识, 着重讲解绪论、机械测试信号分析、测量系统的基本特性、参数式传感器及其应用和发电式传感器及其应用等基础知识; 后五章为测试系统设计及实用测试技术,重在介绍光电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计算机测试技术、测试系统设计,以及典型测试系统设计实例等。 2) 为了强化系统思维, 在分类介绍传感器的同时, 辅之以相应调理电路的介绍。将参数式传感器和发电式传感器分别介绍, 既详细阐述了它们各自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又介绍了它们各自匹配的电桥、电荷放大器等典型调理电路, 为学生迅速、准确地掌握两大类传感器的工作特点及其匹配调理电路的经典搭配, 进而组建正确、合理的测量系统带来了方便。 Ⅳ 3) 加强以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无损检测等为基础的现代测试技术的讲解。首先, 将“计算机测试技术” 作为一章, 试图反映测试技术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的新趋势, 以及计算机在测试技术中的应用与发展, 帮助学生或工程技术人员学会运用所学的测试技术知识设计或构建现代的测试系统;其次, 专门设置了“光电检测技术” 和“无损检测技术” 两章, 重在介绍诸如激光、光纤等先进光电检测技术, 以及超声波、红外、工业CT 等无损检测技术。 4) 强化了测试系统设计中的典型架构类型介绍、设计基本原则、设计步骤和典型放大、滤波电路, 以及设计中所必需的抗干扰设计技术和精度设计技术。同时更新了最后一章“典型测试系统设计实例”, 通过对一些典型工程实用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过程的详细介绍, 进一步从理论与实际两方面强化对学生的测试系统设计能力的培养。 本书建议教学学时数为40~60 学时。测试基础知识为本科生教学必讲内容, 测试系统设计及实用测试技术为选讲内容, 教师可根据课程的学时数或具体情况来选取其中的部分章节内容, 并应辅以相应的实验实践环节。 本书修订分工为: 第1 章由西安交通大学张小栋教授修订, 第2 章由西安交通大学张庆副教授修订, 第3 章由西安交通大学王晶副教授修订, 第4 章由西安交通大学张周锁教授修订, 第5 章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松龄副教授修订, 第6 章由西安交通大学陈花玲教授和李博副教授修订, 第7 章由新疆大学李长勇副教授修订, 第8 章由西安交通大学景敏卿教授修订, 第9 章由西安交通大学张西宁教授修订, 第10 章由马松龄副教授( 10. 1 节)、张周锁教授(10. 2 节)、张小栋教授( 10. 3 节)、陈花玲教授( 10. 4 节)、张西宁教授(10. 5 节) 和景敏卿教授(10. 6 节) 共同修订。本书由陈花玲教授任主编,张小栋教授和张庆副教授任副主编, 并负责全书的统稿及修改工作。 鉴于上述特点, 本书得到机械工业出版社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共同推荐与支持, 决定再版第3 版。在此, 编者对机械工业出版社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本书是在第2 版和第1 版基础上改编的, 为此, 本书编者对先后参与第1 版、第2 版教材编写的西安交通大学的厉彦忠、吴筱敏、王铭华、苗晓燕、徐光华、侯成刚、梁霖老师, 以及西安理工大学的杨静老师、华南理工大学的康龙云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全体编者热切期望使用本书的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以便进一步提高本书质量。为此, 我们将不胜感谢!编 者
随手扫一扫~了解多多